党的二十大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深入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把握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重要要求,深刻把握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强调严守资源安全底线,这是自然资源系统居安思危的深长考量和深远谋划。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同时又面临极其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我们必须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党的二十大报告用专章部署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强调要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自然资源工作涉及粮食、能源资源、经济、深海极地、国土等重大安全,肩负重要使命。我们要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完善自然资源领域国家安全体系的重任牢牢扛在肩上,以高水平资源安全促进高质量发展。
当前自然资源领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粮食安全方面,满足14多亿人口需求,我国每年进口的农产品折算成耕地高达9亿亩;国内每年的粮棉油糖菜播种面积需23亿多亩,按复种指数倒推,18亿亩耕地红线是维护口粮绝对安全和谷物基本自给的底线,不能有任何闪失。能源矿产安全方面,我国石油、铁、锰、铜、铝等战略性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高企,未来锂、钴、镍等新能源和新材料矿产需求还将快速增长,国际矿业形势深刻影响我国经济安全。地理信息安全方面,传统的测绘管理方式和手段难以适应高精度卫星定位、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和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自动驾驶技术等的发展,地理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面临挑战。防灾减灾方面,受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影响,防灾已从季节性工作转变为全年性工作,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任务一刻也不能放松。
“不困在于早虑,不穷在于早豫。”全国自然资源系统必须把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作为谋划和推动工作的前提,切实增强维护资源安全的能力,不断强化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随时准备应对更加复杂困难的局面,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我们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全面夯实粮食安全的根基。坚持良田粮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有效防止“非粮化”;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将18.65亿亩耕地保护任务带位置分解下达,实行严格考核、重大问题一票否决、终身追责;巩固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全面落实“两平衡一冻结”制度,确保可长期稳定利用耕地不再减少。
我们要提高矿产资源国内供给储备保障能力,把能源“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加强基础地质调查;全面启动新一轮战略性矿产国内找矿行动,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配合做好煤炭、钾盐、铁矿保供;研究不同情景下矿产资源安全国内供给的底线,完善资源安全监测预警体系;推动实施矿产地战略储备工程;理顺税费金关系,调动社会资金投入勘查找矿的积极性。
我们要强化测绘地理信息安全监管,为数字中国建设保驾护航。推进测绘地理信息数据产权、授权和安全治理等基础制度创新建设,推广安全可信的地理信息技术和设备。制定智能网联汽车时空数据安全处理和传感系统安全检测方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加强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安全管理。健全基础测绘和重大测绘项目的数据安全保障措施。
我们要加强地质、海洋灾害防治,全力筑牢人民安全防线。建立健全地灾综合防治体系,推行“隐患点+风险区”双控模式;加强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持续推进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网工程,构建海洋环境预报自主业务体系;实施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提升抵御海洋灾害的能力;加强应急测绘力量和能力建设。
严守资源安全底线,夯实资源安全基础,是自然资源工作的头等大事、永恒课题,容不得承平日久、消极懈怠的心态。自然资源系统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准确把握新时代资源安全态势,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牢牢把握防范化解自然资源领域风险挑战的战略主动;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把困难、风险思考得更深入一些,把工作做得更细一些,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要坚持系统观念,全局性谋划、系统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解决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和实现高水平资源安全和高质量发展的良性互动。
国之大者,安全为要。让我们始终胸怀“国之大者”,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不断开创新时代资源安全新局面,为经济社会大局稳定筑牢坚实基础,让中国号巍巍巨轮乘风破浪,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行稳致远。(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