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日常体检,是为了查出身体中的问题,及时治疗保持健康。在劳动关系中,也有不少问题需要“检查”,通过快速有效解决才能向着更和谐的道路走得更远。在新区,就有这么一个为劳动关系“健康体检”的中心。
1.全省首家 “一站式”集成服务
“您好,我想咨询签了三方后该如何解约?”
“特殊企业需要24小时值班,该怎么界定值班和加班?”
“马上要退休了,社保缴费年限不够怎么办?”
上午十点,位于新居大厦7楼的江北新区和谐劳动关系运行中心内有些忙碌,不少职工和企业负责人正在咨询政策、寻求用工指导,工作人员依次耐心解答,并给出相应建议。
这个成立于今年5月的运行中心,虽然面积不大,却已在短短几个月里接待了1120人次的咨询和指导。
“主要是想通过我们的服务,在新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构建更和谐的劳动关系,让劳动者体面就业,让企业健康发展。”
据教保局就业社保办工作人员介绍,和谐劳动关系运行中心是江北新区搭建的、全省首家“一站式”劳动关系服务资源共享空间,由教育和社会保障局联合综合行政执法局共建共创,打造“1+1+5+1”工作体系,涵盖“大劳动关系”全领域服务。在这里,无论是劳动关系政策咨询、法律援助、多元调解,还是和谐创建、建会建制、用工指导,都能寻求到专业服务。
小北在现场了解到,中心设立了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驻点办公室、人民调解工作室、法律援助工作站、劳动人事争议巡回审核判点、职工法律服务站共五个服务站点。
五个服务站点分别由各协同部门安排专员进驻,依托中心运行四大机制,即共建共创协同机制、“大劳动关系”集成服务机制、“5+”多元调解机制和个性化定制服务机制,为群众提供“一站式”高效便捷的劳动关系服务。
“劳动关系无小事,但对普通民众来说,相关事务处理会牵涉到不少部门,非常麻烦。”工作人员告诉小北,和谐劳动关系运行中心就是以“入驻+常规”的创新模式,通过劳动关系事项涉及部门的集中办公,让百姓少跑腿的同时,得到专业人员的帮助。
“过去和谐企业申报、劳动关系纠纷咨询、招工用工指导,至少要辗转两三个部门、多个窗口。现在只需要跑一个地方,半天就能解决问题。”刚在中心结束咨询的企业人事任女士表示,“办起事来,更加便捷了。”
2.个性化服务 劳动关系“健康体检”
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仅靠问题发生后的服务当然不够,更关键的在于如何将矛盾化解在起始端。为此,和谐劳动关系运行中心将另一部分工作重心落于企业服务上。
南京高新经纬电气有限公司是新区一家老牌制造国企,因为成立时间较早,存在着一些历史遗留的劳动关系问题,这让负责人事工作的何经理非常苦恼。
6月,何经理受邀参与新区劳动关系企业座谈会,会上,她提出了公司退休人员社保补缴方面的疑惑和困难,让何经理开心的是,她的问题在座谈会现场就得到了回复。
“座谈会上,新区就业社保部门和行业专家依据我们公司运营现状,把相关利害关系分析得很透彻,一下子就让我看清了问题解决的难点和方向。根据专业指导,公司重新规划了具体做法,缓解了与临退休员工长期以来的矛盾,这让我的工作更顺畅,也更有信心了。”何经理笑道。
上周三,新区盛世开来还接受了劳动关系专家团队的“上门体检”。
“服务分为上门了解情况、收集资料、评估存在问题、指导解决方案几个方面。”盛世开来的许经理笑道,“针对公司在和谐劳动关系、程序规范、企业管理、特殊情况处理等多方面现存问题,进行了讲解和改善指导,并出具了诊断报告,对我们提高企业人事管理和改善劳资关系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主体是企业,但企业在用工和管理方面总会存在薄弱环节,需要我们用‘对症下药’的指导,助力企业规范、良性发展,让他们‘少走弯路’。”
据教育和社会保障局分管负责同志陈莹介绍,为排查企业用工风险隐患,中心会定期开展企业劳动关系“健康体检”,不仅召开座谈会梳理问题,还会组织专家团队集中“上门服务”。
尤其是针对自身经营管理偏弱的中小微企业,中心会根据企业需求提供“一企一策”定制化服务,在用工规范、建会建制、人才需求等方面进行专业指导。
3.分中心落地“服务半径”再扩大
“在家门口就能做登记,很快就有了新工作,这样便民又贴心的服务,真是解决了我的大难题。”
不久前,快50岁的谢先生经历了公司内部人员变动,一时间没了工作。焦急之际,得知自己居住的水城社区开设了和谐劳动关系运行分中心,谢先生便主动前往咨询政策,在指导下完成了失业登记。
令谢先生惊喜的是,工作人员很快就电话联系推荐了相关工作,还时不时提醒他参加合适的线下招聘会。几次面试后,谢先生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并且新工作单位离家很近,生活上更加便利。
虽然仅开设了短短一个半月,像谢先生这样的故事在分中心却还有很多。将中心下沉至社区,借助“网格力量”推动“服务半径”不断扩大,真正惠及居民日常生活,这是分中心成立的初衷,也是新区在和谐劳动关系建设上的又一次创新延展。
据经办工作人员李雪娇介绍,针对当下“新业态就业”趋势,分中心打造了新业态从业人员共享空间,在社区大厅设置开放空间,配备自助机、急救箱、微波炉、桌椅等,为辖区内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从业人员提供工伤咨询、阅读学习、简单休息的场所。
“自从我们分中心开设了共享空间,感觉整体氛围更好了。”李雪娇笑道,“片区很多环卫工人、快递小哥闲时都会来歇歇脚、喝口水,遇到工伤认定、鉴定问题我们分中心也会帮忙申报。”
除了服务新业态就业人员,分中心的主要业务还包括居民就失业登记、社保医保办理、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等板块。通过部分业务“下沉”,居民无需前往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或区级劳动部门,在家门口即可完成相关业务办理。
“比如社保流水打印,我们在分中心设置了自助机器,居民不需要再跑远路,到社区刷一刷身份证或医保卡就能直接打印。”李雪娇举例道,“中心专业工作人员也会定期前来驻点,解决居民在劳动关系上遇到的难题,对居民的劳动关系咨询作出解答,大家都觉得暖心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