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在南京秦淮河畔的青楼里,有着一群对明朝的前途甚感忧心的红尘女子。
可惜,没人知道、更没人相信。直到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六月,《桃花扇》一书的问世,这才把李香君呈现给世人。原来,红尘中人也有如此博大胸襟,后人正是通过这部作品,记住了这位女子的情怀。
孔尚任(1648年-1718年),山东曲阜人,孔子64代孙,1868年后来到南京,他访问明朝遗老,收集遗闻轶事,寻访过秦淮河、夫子庙、明孝陵及栖霞山等胜迹。对南京秦淮河畔的官场轶事、名人胜迹和风俗民情都十分熟悉,积累了大量素材,终于完成了《桃花扇》的创作。
《桃花扇》的主角李香君又名李香,为秣陵教坊名妓,自幼被鸨母李丽贞收养,她的嗓音圆润,丝竹琵琶、音律诗词无所不通。她身材娇小玲珑,肤色莹白如玉,时人誉之“香扇坠”,可谓声名远播。
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复社名士侯方域从河南来到南京,他是一位风流倜傥才气过人的翩翩公子。江南贡院和烟花青楼同在夫子庙,仅一桥之隔,巨大的诱惑令人难以抵挡。侯公子抛开了即将开始的乡试,去了媚香楼寻觅红颜知己。那一年李香君正值花季妙龄,她坐在绣帘挂落的花格窗前,等待着她梦中的爱情。当侯公子蓦然出现在面前时,她怦然心动,感觉自己期待的姻缘已经降临。
这本应是一段才子佳人式的风花雪月,只可惜发生在错的时间。随着满清铁蹄的入关,明朝大厦顷刻间坍塌。朱氏亲王仓皇南渡,在一片乌烟瘴气中,在南京匆匆成立了南明政权。
复社的死对头阮大铖抓住这个机会,投靠南明佞臣马士英,走上政治舞台的前台。阮大铖本为清流阶层所不齿,但他很想掩饰自己,企图用金钱收买侯方域,以达不可告人之目的。
这一伎俩被李香君识破,她要求侯方域立即与之断绝关系,划清界限。恼羞成怒的阮大铖用卑鄙的手段打击报复。侯方域无奈,挥泪离开南京,一段才子佳人的爱情,就这样仓促地画上了一个伤感的休止符。
这期间,发生了一个小插曲,阮大铖逼走侯方域,又迫使李香君嫁给漕抚田仰为妾,田以金三百两作为聘礼。李香君断然拒绝,她以死抗争,倒地撞头,血流如注,连侯公子送她的定情诗扇也溅上了鲜血。
一个秦淮歌妓对爱情如此坚贞,实属难得。侯方域曾为李香君写过一篇《李姬传》的回忆,在那篇短短的文字中,没有一行字写到李香君的花容月貌,但一个坚持自己政治和爱情操守的红尘女子之形象,跃然纸上,令人敬佩和难忘。其后,画家杨龙友感慨万分,即以血点画成一枝桃花,以示赞许,神来之笔一时成为画坛韵事。
清顺治三年(1646年),清军南下,南京陷落,南明挥之而去,成为历史中泛起的一丝微澜。而对于李香君来说,她所追求的爱情也未能幸免,因侯方域北上而破灭。那个被标榜有报国之志的侯方域,最终未能坚持政治操守,成了大清臣民。待到二人重逢时,侯公子无言以对,李香君则毅然割断情根,削发为尼,遁入空门。顺治十二年(1655年)的暮春,李香君悄悄地合上那一把题有侯方域诗句的扇子,凄切地收拾行装,与过去诀别。
侯方域的结局如何?尽管他是名士,但失节事大,所以没人过问,死了不过多一个无人凭吊的墓冢。而李香君虽是一个烟花女子,但她的气节令人敬佩,故而人们对其后事甚为关切。《桃花扇》中未做详细交代,只说她生前常替施主制作宝幡。据说,李香君在栖霞山下一座道观里出家为尼了,她常在附近的桃花涧浣纱,死后就葬在附近山丘上。
《桃花扇》是一部南明王朝兴亡的历史画卷,孔尚任借助李、侯悲欢离合的线索,浓情蜜意的哀挽衷肠,将忠奸、清浊一一展现,“知三百年之基业,堕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可谓“桃花扇底送南朝”。